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

微信扫描二维码

进入报告厅H5

关注报告厅公众号

2991

迈向2060碳中和:城市在脱碳化进程上的作用

# 2060 # 脱碳 # 碳中和 大小:1.05M | 页数:22 | 上架时间:2021-03-24 | 语言:中文

文件暂时无法查看,请稍后

类型: 专题

上传者: 资料分享客栈

撰写机构: 麦肯锡

出版日期: 2021-03-22

摘要:

新冠疫情自暴发以来,在全球蔓延,对人们的生命和生计造成严重的威胁。与此同时,一个更大的威胁正悄然迫近:气候变化。2015 年在巴黎,地球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同意采取行动,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,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.5 摄氏度内而努力。但是,《巴黎协定》的减排承诺也只占需要减少排放量的三分之一。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——而城市将扮演主要角色。  

碳排放占全世界总量 28%的中国,已经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: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,2060 年要实现碳中和。达到这一目标殊为不易,但却是势在必行。1909 年以来i,中国的平均气温升高了 1.5 摄氏度,这意味着国土更加温暖湿润。1980 年至 2012 年期间,华东地区的海平面上升了 93 毫米,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,冰川已经融化了 10%。 

这是眼下的情况。如果中国的排放保持现在的水平,那么到了 2030 年,酷热和致命热浪将会波及中国 1000~4500 万的人口。1980 年那场 50 年不遇的特大降水,在 2030 年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 2 到 3 倍,而在 2050 年,可能性高达 3 到 6 倍。每年由于酷热和潮湿而损失的户外工作时间,到 2030 年,损失的户外工作时间比例将从 4%上升到 6.5%;到 2050 年将攀升至9%,相当于 1~1.5 万亿美元 GDP。 

中国正在建设多元能源供应体系,经济发展朝着更加清洁和更低能源密集转型。同时由于发电、居民供暖,以及钢铁、水泥等工业的需求上升,中国的煤炭消耗总量持续小幅上涨ii。 2019 年,中国的总能源消耗中,煤炭占比 58%,这一比重正逐渐下降。低排放能源在中国初级能源使用中占比低于四分之一:水电(8%),天然气(8%),核能(2%),风能、太阳能等非水利可再生能源(5%)。 

中国正在采取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。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燃料投资占全球近三分之一;2018年,中国拥有全球 95%以上的电动公交车队和近乎一半的电动乘用车(EV)iii。提升能源效率、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减少了空气污染。国际能源署(IEA)的资料显示,到 2024 年,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将一直占全世界的 40%。简而言之,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、天然气、电力使用比重,中国正加快构建绿色多元的能源供给体系。但另一方面,经济的持续发展,以及对煤炭的持续依赖,也意味着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任重道远。  

城市对中国的脱碳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——15 座城市贡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 GDP,城市既是经济增长的引擎,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泉。城市也具备了采取行动的条件:关键决策者、大规模的投资基金和充足的投资人、一流的大学和智库,以及不断壮大的高收入人群,他们都很关心可持续性发展。有四个方面至关重要:发展零碳电网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鼓励新一代出行方式,做好消费者需求管理。城市往往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。通过不断开发和推广气候解决方案、调动投资、支持国际合作,中国的城市将能推动区域甚至全球的脱碳化进程。  

为论证这一点,本报告第一节首先从国际视角出发,阐述一个城市如何达到零碳排放。第二节探讨了北京如何成为脱碳化和低碳技术发展的领先者。第三节分析了中国城市如何推动区域甚至全球脱碳化进程。最后,第四节我们就公共和民间机构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建议。 

展开>> 收起<<

请登录,再发表你的看法

登录/注册

相关报告

更多

浏览量

(1692)

下载

(500)

收藏

分享

购买

5积分

0积分

原价5积分

VIP

*

投诉主题:

  • 下载 下架函

*

描述:

*

图片:

上传图片

上传图片

最多上传2张图片

提示

取消 确定

提示

取消 确定

提示

取消 确定

积分充值

选择充值金额:

30积分

6.00元

90积分

18.00元

150+8积分

30.00元

340+20积分

68.00元

640+50积分

128.00元

990+70积分

198.00元

1640+140积分

328.00元

微信支付

余额支付

积分充值

填写信息

姓名*

邮箱*

姓名*

邮箱*

注:填写完信息后,该报告便可下载

选择下载内容

全选

取消全选

已选 1